赫洛克(Elizabeth B. Hurlock)在《發展心理學》一書中,提到幼兒期的人格發展:「在個體人格的發展中,有三種固有的因素,即遺傳、在家中早期的經驗、以及以後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這些均會影響個體在早期生活中所建立的人格組型的類型。由於每個人身體或心理的天賦都不同,且環境的經驗也各異,所以,每人的人格模式所發展的路徑也不一樣。
幼兒期(4-6歲)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因為人格的基礎是在這個時候建立,且以後成人人格的結構即以此基礎為根基。雖然成人們對於他們早年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可能只記得一點點,然而,這些經驗對他們人格類型的發展,占很重要的地位,且會一直的影響他。」
- 幼兒期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
赫洛克提醒我們,很多針對幼兒期到兒童晚期或青年期的追蹤研究,發現第一年的行為特質具有「前兆的特性」。這些研究,不但告訴我們,出生後第一年所建立的主要的人格組型具有持續性,而且,還提出早在人生第一年即可能預測幼兒將來的人格。赫洛克說:「例如在『雪爾來的幼兒』(Shirley's baby)生命的第一年,即發現人格的特質有很大的持續性,追蹤十五年半以後,更證明了人格相似性是持續的,且有些個體由於他們獨特的人格組型能夠立刻被指認出來。」從這些相關研究,很明顯的證明幼兒期的確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期
- 大小改變:身高、體重、胸圍、語言、字彙等,在幼兒發展期間會隨著年齡成正比的增長
- 比例的改變:出生至成人頭部增加一倍、軀幹兩倍、上肢三倍、下肢四倍。此外,幼兒期的想像主要為幻想,跟真實情況的關係很少,隨年齡增長,趨近事實和常識的想像在比例上逐漸增加
- 舊特徵的消失:胎毛掉落、乳齒脫落、嬰兒期的發音遊戲、新生兒反射動作、胸線、松果體的消失等
- 新特徵的獲得:個體身心若干的新特徵經由成熟、學習和經驗所獲得,在生理方面如恆齒的生長、手指的精細動作發展,心理方面如好奇心、探索、好問
- 在鼓勵中長大的孩子,滿懷信心
- 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懂得感激
- 在接納中長大的孩子,愛人如己
- 在公平中長大的孩子,秉持公義
- 在許諾中長大的孩子,喜愛自我
- 在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喜歡毆鬥
- 在可憐中長大的孩子,自怨自哀
- 在譏笑中長大的孩子,膽怯害羞
- 在誠實中長大的孩子,追求真理
- 在容忍中長大的孩子,堅毅不屈
- 在認可中長大的孩子,目標遠大
- 在安全中長大的孩子,互信互賴
-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惹事生非
- 在忌妒中長大的孩子,作賊心虛
- 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杞人憂天
- 在恥辱中長大的孩子,心懷羞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