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03-07

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

實驗主義(Experimentalism),又稱為工具主義(Instrumentalism),發源於美國,乃是由英國的經驗主義(Empiricism)與美國的實用主義(Pragmatism)演變而來,以杜威為代表
  • 實驗主義的形而上學之宇宙論 
  1. 宇宙為開放的,有無限的變化與延長,人有參與變化的事實
  2. 以人為中心,人可控制宇宙(理性主義、實在主義是以宇宙為中心)
    • 實驗主義的形而上學之本體論
    1. 生物學觀點出發,把人的經驗看作是生物適應環境 
    2. 心靈必然受環境的影響,也主動影響環境 
    3. 心與物交互作用,產生動態的經驗、改造經驗
    • 實驗主義的知識論
    1. 知識是解決生活問題改造經驗
    2. 知識來源是人與環境交互作用
    3. 知識是主觀與客觀兼有
    4. 知識是進步的、創新的,是解決問題的工具
    5. 知識是主動攝取的,積極思考
    6. 真正知識是驗證真理,對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觀念,驗證其行動的結果是否有效
    • 實驗主義的倫理學
    1. 以科學方法應用於對道德行為的判斷
    2. 以心理學與社會學應用於道德行為條件之分析(先天與後天之調和)
    3. 以生物學進化理論建立其無固定道德價值論
    4. 以連續哲學基本觀點來調和道德哲學各派別對立的觀點
    5. 善惡是以存心與其行為來判斷(主內與主外派之調和)
    6. 善是謀求團體與團體中個人福利的行為
    7. 認知善惡是靠智力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
    • 實驗主義教育觀
    1. 教育目的是無最高的與無固定的。杜威:「教育是生長」
    2. 重視培養學生改造經驗的能力
    3. 求之目的是實用的
    4. 重視社會學科,人與社會是不斷交互作用
    5. 重視活動課程,以學生興趣與需求為中心
    6. 提倡做中學的原則,倡導問題教學法:教師應先安排富有教育意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此環境中,探求改造經驗之能力,並非讓學生自由任意憑自己興趣而學習
    • 道德教育
    1. 目的在調和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理想我與現實我合而為一 
    2. 實踐道德應從經驗中學習:使兒童自動地發展為理智化,並成為習慣,構成品格 
    3. 應教育反省的道德與判斷:注重個人道德判斷,不應盲從附和習俗道德,應用反省的方法來鑑定是否可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