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7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

管理學的理論,該理論指出科層制度的缺陷便是無止盡的擴張,機關首長均喜好增加部屬,使組織越來越大,此即一般機關組織之中常見的「建立王國」現象
組織為能夠回應外在環境的變因及需求,自早先的人手不足而逐漸增加員額,而為容納更多人員,開始擴張更多組織部門、增加層級,最終導致組織虛大,其中便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冗員與固定成本,結果便是平均生產力下滑。科層制的此一缺失最明顯的例證便是「政府機關」
  • 理論背景
    1958年,英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過長期調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 Parkinson's Law》一書
  1. 帕金森經過多年調查研究,發現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鐘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一個忙人20分鐘可以寄出一疊明信片,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個鐘頭,尋眼鏡一個鐘頭,查地址半個鐘頭,寫問候的話一個鐘頭零一刻鐘,特別是在工作中,工作會自動地膨脹,占滿一個人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時間充裕,他就會放慢工作節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2. 結論: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機構會像金字塔一樣不斷增多,行政人員會不斷膨脹,每個人都很忙,但組織效率越來越低下。這條定律又被稱為金字塔上升現象
  3. 機構人員膨脹的原因及後果:一個不稱職的官員,可能有三條出路。第一是申請退職,把位子讓給能幹的人;第二是讓一位能幹的人來協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兩個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當助手
  4. 這第一條路是萬萬走不得的,因為那樣會喪失許多權力;第二條路也不能走,因為那個能幹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看來只有第三條路最適宜。於是,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則高高在上發號施令。兩個助手既無能,也就上行下效,再為自己找兩個無能的助手。如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
  • 理論闡述的道理
    不稱職的行政首長一旦占據領導崗位,龐雜的機構和過多的冗員便不可避免,庸人占據著高位的現象也不可避免,整個行政管理系統就會形成惡性膨脹,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潭
  • 發生作用的條件
    帕金森定律要發生作用,必須同時滿足下麵四個缺一不可條件:
  1. 第一:必須要有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必須有其內部運作的活動方式,其中管理要在這個組織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就算只有一個老闆和一個雇員的小公司,都存在著管理的組織。
  2. 第二:有一個不具權力壟斷性的不稱職管理者,需要尋找助手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具權力壟斷性的不稱職管理者是指,此管理者可能會因為犯錯或人事的因素而喪失權力,因此此管理者會找兩個不如自己的人做助手而不是選擇一個比自己強的人
  3. 第三:這個管理者能力極其平庸,他在組織中扮演的角色並不稱職,如果稱職就不必尋找助手,否則就不能解釋他何以要找幾個助手來協助
  4. 第四:這個組織一定是一個不斷自我要求完善的組織,正因為如此,才能不斷地吸收新人來補充管理團隊,也才能符合帕金森關於人員編製增長的公式

參考資料:http://wiki.mbalib.com/zh-tw/帕金森定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