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3

赫爾巴特(J. F. Herbart)

德國赫爾巴特(J. F. Herbart)主張教育應以科學、系統的方法進行研究,首創「教育科學」一詞,被稱為教育科學之父。此外,提出學習時興趣的重要性,即找出學生的多方面興趣
  • 人心具有知、情、意三種功能
  • 教育應以道德為先,道德教育的實施以自由、完美、善意、權利、義務為基礎
  • 認為教育的基礎建立在:倫理學、心理學
  • 多方面興趣(Many-sideness of Interest)論,認為多方面的興趣有下列來源:
  1. 知識興趣(Knowledge Interest):直接與自然界接觸而產生的興趣
    • 經驗或實作的(Empirical)興趣:蒐集古物、種植花草等興趣
    • 思索的(Speculative)興趣:如抽象思考,數學、邏輯等
    • 審美的(Aesthetic)興趣:藝術創作等
  2. 倫理興趣(Ethical Interests):與人交往而產生的興趣
    • 同情的(Sympathetic)興趣:視人如己、關懷別人的興趣
    • 社會的(Social)興趣:擴大同情範圍及於整個社會、國家或世界的興趣
    • 宗教的(Religious)興趣:與造物主同遊上達神聖的興趣
  • 興趣形成的四個階段
  1. 注意:良好的教育必須把多方面興趣和引起學生的注意結合起來
  2. 期望
  3. 要求
  4. 行動
  • 系統教學法:強調教學過程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提出系統化的教學程序
  • 四段教學法
  1. 明瞭:將要呈現的教材清楚分析,引起舊經驗,作為解釋新教材的基礎,
  2. 聯合:提示新教材,使之與舊經驗相聯絡,學習材料不再孤立,讓學生自由表達,產生反思
  3. 系統:由類化作用而新舊經驗合成一新的經驗系統
  4. 方法:把所有的系統知識應用於實際,並進行應用練習
    • 其弟子萊因(Rein)與齊勒(Ziller)增為五段:預備、提示、比較、綜合、應用
  • 啟發教學法:以孔子、蘇格拉底的教學理念為基礎,由赫爾巴特正式提出
  • 首創教學之類化原則: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可以激發學生觀念融合的知識,使新舊知識更易結合
  • 認為有五種道德觀念調節著人與社會的道德行為,前兩種是調節個人道德行為的,後三者是調節社會道德行為的。教育應設法培養學生的同情心(sympathy),同情心是倫理行為的原動力:
  1. 內心自由(inner freedom):擺脫外在欲望,服從理性的判斷
  2. 完美(perfection):意志的完善與堅定
  3. 仁慈(benevolence):絕對的善,人與人相處要仁愛,將心比心
  4. 權利(rights):克制自己,遵守法律
  5. 公平(equity):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行為的獎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