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芬頓(M. V. Covington)
卡芬頓(M. V. Covington)提出
自我價值論,解釋了為何有能力的學生卻不願意努力學習
- 形成
阿特金森與麥克里蘭認為追求成就的行為是由兩種方向相反的心理需求作用產生的結果,其一是求成需求,另一是避敗需求。只有求成需求大於避敗需求時,個人才會開始追求成就
- 理論
- 自我價值感是追求成功的內在動力。有能力的人容易成功,成功後有自我價值感
- 成功應視為能力的展現,而非努力的結果。失敗時不應歸因於能力不足,而是努力不夠
- 成功難以追求,改以避敗維持自我價值。如果努力之後沒有獲得成功,會喪失自我價值,乾脆就不努力才有藉口
- 對努力與能力的歸因隨年級升高而降低
- 低年級抱持能力生長觀,只要努力就會有能力
- 高年級經過挫折,抱持能力實存觀,我的能力就到這裡
- 求成型:成功是自己努力而得,不怕失敗,全力以赴
- 避敗型:只做容易成功的事,害怕失敗
- 接受失敗型:習得無助感的學生
- 教育涵義
學習動機問題顯示了教育的反效果。研究結果顯示能力高的學生不一定有強烈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隨年級的升高而減低,越學越不想學,這是什麼教育?應根據現實問題切實檢討教育目的。輔導學生認識學習目的,知道為什麼要學習,從而培養其學習動機,這是教育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